上捐
基本解釋
交納捐稅。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 丁四 : 劉巡長 ,您對上頭去說吧,給我修好了路,修好了溝,我就上捐。不給我修啊,哼,我沒法拉車,也就沒錢上捐?!?郁達夫 《街燈》:“正是這時候, 銀弟 取名 柳卿 ,上捐在 百順胡同 的 長樂 接客了?!?/p>
成語(Idiom):上捐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j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上交或上繳財物或貢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捐是由“上”和“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上指向上交,捐指捐獻。上捐指將財物或貢品上交給上級或國家。這個成語強調了將財物奉獻給上級或國家的義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捐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少,更多地出現在歷史故事、文學作品或政治場合中??梢杂脕砻枋鋈藗兎瞰I財物或貢品給國家或上級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上捐的故事并不常見,因此沒有明確的起源。然而,上捐這個成語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經常出現,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中,官員和百姓都需要上繳一部分財物或貢品給上級或國家。這種行為被視為忠誠和奉獻的表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上”和動賓短語“捐”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年都會上捐一部分收入給慈善機構。
2. 學生們自愿上捐零用錢支援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和理解上捐這個成語,可以將“上”和“捐”兩個字分開來記憶。上表示向上交,捐表示捐獻。可以通過想象自己將財物或貢品高舉過頭上交給上級或國家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的貢品制度,以及官員和百姓的義務和責任。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奉獻和貢獻相關的成語,如“奉獻”、“貢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每個月都會上捐一些零花錢給慈善機構。
2. 初中生(12-15歲):我們班級上捐了一些書籍給偏遠地區的學校。
3. 高中生(15-18歲):學生會組織了一次上捐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籌集教育用品。
4. 大學生(18歲以上):大學生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上捐時間和精力為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