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餒
成語(Idiom):偷餒(tōu niè)
發音(Pronunciation):tōu n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偷取他人的財物或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偷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偷”表示偷竊,偷取他人的財物;“餒”表示饑餓,指因竊取他人的財物而饑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偷餒一詞常用于描述盜竊行為,也可用于批評那些不勞而獲、不正當獲取財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偷餒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貪婪地偷取了他人的財物,結果被發現后被處以鞭刑并流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偷餒不僅是違法行為,而且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偷餒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偷”和名詞“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偷餒他人的錢財而被判了十年的監禁。
2. 這個小偷經常偷餒商店里的商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偷”和“餒”兩個字單獨記憶,然后將其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意義的詞語。同時,可以嘗試用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如上面提到的孟嘗君的故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盜亦有道”、“賊喊捉賊”等,來擴展對于偷盜行為和道德觀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10歲):他偷餒了同學的鉛筆,被老師發現了。
2. 初中生(年齡:14歲):這個小偷經常偷餒別人的手機。
3. 高中生(年齡:17歲):他因為偷餒他人的財物而被判了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