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株鳥
成語(Idiom):避株鳥 (bì zhū niǎo)
發音(Pronunciation):bì zhū n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避開株木的鳥兒,比喻避開困難或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于《莊子·秋水》:“鹿食于園,將之巷也。逢人而問曰:‘避株何也?’鹿曰:‘吾恐為人之所殺也。’避人于巷,逢狗而問曰:‘避株何也?’鹿曰:‘吾恐為人之所殺也。’避狗于株,逢罔而問曰:‘避株何也?’鹿曰:‘吾恐為人之所殺也。’避株于林,安能久計?”意思是說,鹿遇到人就躲進巷子,遇到狗就躲進株木,遇到獵人就躲進灌木叢,但是無論躲到哪里,都無法長久地躲避下去。成語“避株鳥”由此而來,意味著無法長久地躲避困難或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逃避問題或困境,但最終無法解決問題或擺脫困境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要勇敢面對困難,不能一味逃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起源于《莊子·秋水》,通過鹿的逃避行為,告誡人們不要總是逃避困難,而是要勇敢面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避株鳥,從來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
2. 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能避株鳥,而是要勇敢面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避株鳥”與“逃避困難”聯系起來,想象一只鳥兒不斷地躲避株木,但最終無法擺脫困境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逃避、困難相關的成語,如“逃之夭夭”、“困獸猶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去上學,想避株鳥。
2. 初中生:他在考試前總是避株鳥,不愿意復習。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他選擇了避株鳥,逃避現實。
4. 大學生: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能避株鳥,而是要積極面對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