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海枯見底
發音(Pronunciation):hǎi kū jiàn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水位下降到極點,也用來比喻事物完全消失或達到最低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海枯見底,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海枯指的是海水枯竭,見底指的是水底露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海水枯竭到了極點,水底完全暴露出來的情景。在引申義上,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資源或事物完全消失或達到最低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海枯見底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種資源或事物的消失或枯竭。可以用在自然環境的描述上,如形容湖泊、河流或水源的干涸;也可以用在社會經濟方面的描述上,如形容某種資源的枯竭或某種行業的低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淮南子》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楊子的人,他說自己能夠使海水枯竭。當時的皇帝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便讓楊子去實現。楊子找到了一個大石頭,放在海邊,然后對著石頭高聲喊道:“海水快枯竭吧!”當他說完后,海水果然開始退潮,最終海水完全消失,露出了水底。這個故事中的海枯見底的情景,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海枯”,表示海水枯竭;修飾部分是“見底”,表示水底暴露。整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意義清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湖泊的水位已經下降到了海枯見底的地步。
2. 這個行業經歷了幾年的低迷,現在已經到了海枯見底的時候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海枯見底”聯想為一個海洋中的景象,想象海水枯竭到了極點,水底完全暴露出來的情景。通過形象化的聯想,可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海洋相關的成語,如“波濤洶涌”、“波瀾壯闊”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海枯見底的時候,魚兒會在水里游泳嗎?
2. 初中生: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學校的圖書館已經到了海枯見底的地步。
3. 高中生:這個地區的水資源已經枯竭到了海枯見底的程度,亟需解決水源問題。
4. 大學生:經濟危機使得該行業的利潤降到了海枯見底的程度,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