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pá ěr sāo sāi ㄆㄚˊ ㄦˇ ㄙㄠ ㄙㄞ扒耳搔腮
形容焦急而又無可奈何。 魯迅 《華蓋集續編·不是信》:“還有一個小目的,是在對于以我去年的免官為‘痛快’者,給他一個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扒耳搔腮
成語(Idiom):扒耳搔腮
發音(Pronunciation):bā ěr sāo s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因為擔心、焦慮而憂心忡忡,左思右想,無法入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扒耳搔腮是由“扒耳”和“搔腮”兩個動作組成的成語。扒耳是指用手指扒掉耳朵里的污垢,搔腮是指用手指或指甲搔動臉頰。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焦慮不安的樣子,如同扒耳搔腮一樣左思右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于形容人在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焦慮不安,思慮過多,無法入眠。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等待重要事情的結果時的焦慮和不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段描寫賈寶玉焦慮不安的情節,賈寶玉因為琉璃寶釵與黛玉的關系糾結不清,一直憂心忡忡,無法入眠。在小說中,作者曹雪芹使用了“扒耳搔腮”這個形象的描寫,使得讀者對賈寶玉的內心焦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這個成語就源自于《紅樓夢》這部經典文學作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工作壓力大,整天扒耳搔腮,睡不著覺。
2. 考試前的幾天,她都扒耳搔腮,擔心自己考不好。
3. 老板通知員工下周要進行重大調整,大家都開始扒耳搔腮,擔心自己會被裁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扒耳搔腮的動作形象地想象在腦海中,然后將這個形象與焦慮不安的情緒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紅樓夢》這部經典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賈寶玉焦慮不安的情節和描寫。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明天要參加演講比賽,我現在扒耳搔腮,好緊張。
2. 初中生:考試成績馬上要公布了,同學們都在扒耳搔腮,擔心自己考得不好。
3. 高中生:高考前的幾天,我整天扒耳搔腮,想著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