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基本解釋
(1).指日。《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 宋 文天祥 《發陵州》詩:“大明朝東出,皎月正在天。”
(2).指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詩:“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3).泛指日、月。《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注:“日、月也。”
(4).指君主。《魏書·張袞傳》:“今大明臨朝,澤及行葦,國富兵強,能言率職。”
成語(Idiom):大明
發音(Pronunciation):dà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光明、公開、顯露之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明是一個表示明亮、顯而易見的成語,多用來形容事物清晰明了、表面明顯或公開的狀態。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真相、本質或特點明顯可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質、行為或態度明朗坦誠。在使用中,大明往往帶有一種肯定、贊揚或稱贊的語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明這個成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它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明亮、清晰,例如:大明月、大明燈;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正直、坦誠,例如:大明人、大明朗。此外,大明還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表面明顯、顯而易見,例如:大明白、大明擺在眼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明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內篇·齊物論》中,其中有一句話寫道:“大明乎哉!我知之矣。”意思是“明亮啊!我明白了。”這句話中的“大明”形容了作者對問題的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后來,人們就開始使用“大明”這個成語來形容事物的明顯、明了的特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大”表示“大的、明亮的”,“明”表示“明顯的、清楚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謊言被揭穿后,真相大明白。
2. 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明白,你為什么還不明白呢?
3. 他的行為大明擺在眼前,沒有人能夠掩蓋他的真實面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大明”與明亮、清晰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明亮的大太陽,照亮了整個世界,讓一切都變得清晰明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大明”相關的其他成語,例如“大明湖畔”、“大明無敵”等,來擴展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夜晚的大明月像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整個夜空。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大明白自己的目標,努力去實現它。
3. 高中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明白,只要認真思考就能找到。
4. 大學生:大明人應該坦誠待人,不搞虛偽的面子工程。
以上是關于成語“大明”的學習指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