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藪
成語(Idiom):巖藪
發音(Pronunciation):yán s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環境荒涼、偏僻,沒有人煙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巖藪是由“巖”和“藪”兩個字組成。巖指的是山石,藪指的是草叢。巖藪的意思是山石和草叢,形容地勢險峻,荒涼偏僻,沒有人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巖藪常用于形容偏僻、荒涼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人遠離塵世、與世隔絕的境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巖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故事中,晉國的襄公出征齊國,途經巖藪地區,發現這里荒涼偏僻,沒有人煙。襄公感慨地說:“我國家的法度就像這巖石和草叢一樣,被人們遺忘了。”從此,巖藪成為了形容偏僻、荒涼之地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巖”和“藪”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村莊離城市很遠,是個巖藪般的地方。
2. 在現代社會,很難找到一個真正的巖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偏僻的山谷,周圍都是高聳的巖石和茂密的草叢,形成了一個巖藪般的環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巖藪在古代文學中的使用,以及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草木皆兵”、“狼煙四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附近有一個巖藪,我經常去那里探險。
2. 初中生:這個偏僻的巖藪地區沒有人煙,很適合修煉武功。
3. 高中生: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很難找到一個真正的巖藪。
4. 大學生:我喜歡遠離塵世,與世隔絕,在一個巖藪般的地方獨自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