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吏
成語(Idiom):蒙吏(méng lì)
發音(Pronunciation):[mé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蒙蔽的官吏或被欺騙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蒙吏是由“蒙”和“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蒙”指蒙蔽、欺騙,“吏”指官吏、官員。蒙吏一詞形象地描繪了被欺騙的官員,表示官員被蒙蔽、欺騙,不明真相或受騙上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蒙吏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官員在處理事務時被蒙蔽、受騙或不明真相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貪污受賄、不公正對待人民的官員,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要警惕欺騙和蒙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蒙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四年》一書中,講述了一個關于齊國官員的故事。故事中,齊國有一位名叫蒙呂的官員,他在處理罪犯的案件時被人蒙蔽,誤判了案件。后來,真相大白,蒙呂因為被蒙蔽而受到了責罰。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被蒙蔽、被欺騙的官員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蒙吏由兩個字組成,是一個形容詞短語。其中,“蒙”為動詞,“吏”為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真是個蒙吏,被人騙了一大筆錢。
2. 那個蒙吏聽信了他人的謊言,誤判了案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蒙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被蒙蔽的情景,然后將“蒙”和“吏”這兩個字形象地結合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或者政治文獻,了解更多關于官員被蒙蔽、被欺騙的情況,擴大對蒙吏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官員真是個蒙吏,被騙了那么多錢。
2. 初中生: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是不公正的,官員被蒙蔽了。
3. 高中生:那個蒙吏沒有仔細調查就下結論,導致了錯誤的判決。
4. 大學生:在政治上,我們要警惕蒙吏的存在,保持清醒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