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然
基本解釋
◎ 兀然 wùrán
(1) [towering]∶突兀的樣子
兀然聳立
(2) [suddenly]∶兀的,忽然
兀然失笑起來
(3) [dazed]∶昏然無知的樣子
兀然躺下
(4) [still]∶依舊
多年未通音信,他兀然住在那個小山村
成語(Idiom):兀然(wū rán)
發音(Pronunciation):wū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孤寂、寂靜、孤立無援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兀然是由“兀”和“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兀”字表示高聳、孤立無援;“然”字表示自然、無可改變。兀然的意思是形容孤寂、寂靜、孤立無援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兀然多用來形容環境寂靜、人跡罕至的場景,或者形容一個人處于孤獨、無助的狀態。也可用于形容某個事物突然出現或突然發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兀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八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宣公出征魯國,魯國的公子騫帶領一小隊人馬前來迎接,但是齊國大軍卻遲遲不來。騫在等待了很長時間后,感到孤寂無助,于是用兀然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兀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整個山谷兀然無人,只有鳥鳴聲回蕩在空氣中。
2. 他站在山頂上,遠眺四周,只見一片兀然的荒涼景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孤寂”、“寂靜”、“孤立無援”等詞匯進行聯想,來記憶兀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兀然相關的成語,例如“兀自”、“兀坐”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頂上兀然一株孤零零的樹,好像在守護著整個山谷。
2. 初中生:他一個人兀然站在人群中,感到非常孤獨和無助。
3. 高中生:夜晚的森林中兀然無人,只有蟲鳴聲在寂靜中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