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鞍
基本解釋
隨從的鞍馬。 唐 韓愈 《獨釣》詩之一:“聊取夸兒女,榆條繫從鞍。”
成語(Idiom):從鞍(cóng ān)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óng 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匹脫離鞍子,比喻人離開本職工作或本位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從鞍”源自于古代馬車駕馭的場景。當馬匹脫離鞍子時,車夫就無法繼續(xù)駕馭馬車,馬車無法正常運行。因此,“從鞍”成語比喻人離開本職工作或本位地位,意味著無法繼續(xù)履行原有的職責或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人離開原本應該負責的工作或職位,也可用于形容某人放棄自己的責任或使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昭公問左丘明:“騎馬不從鞍,何如?”左丘明答道:“鞍既不正,何以騎之?”這個故事中的“不從鞍”就是指馬匹脫離鞍子,成為了后來“從鞍”的成語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突然從鞍,讓公司陷入了困境。
2. 領導離職后,團隊不得不重新安排工作,因為他從鞍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從鞍”這個成語與馬車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馬匹脫離鞍子后馬車無法正常行駛的情景,從而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職責、責任相關的成語,如“背黑鍋”、“推卸責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生病了,我們班的值日生從鞍了,要重新選一個同學來負責。
2. 初中生(13-15歲):隊長因為受傷無法參加比賽,我們不得不從鞍,重新調整隊員的位置。
3. 高中生(16-18歲):學生會主席因個人原因辭職,大家需要選舉新的主席,因為他從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