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源
基本解釋
亦作“ 討原 ”。探本溯源。 晉 陸機 《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宋 呂陶 《說學送句輔元赴普慈》詩:“沿波而討源,自可見極致;學者不務此,紛紛競非是。” 清 沉德潛 《汪大紳<五子說>序》:“既已討原 老 莊 以下諸子,而諸子中於 荀況 、 揚雄 、 王通 、 陳亮 、 王守仁 五子尤見之親切,嘗作論以推闡之。”
成語(Idiom):討源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y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尋求根源,追溯事物的起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源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討指尋求,源指根源。討源意為尋求事物的起源或根源,追溯事物的本質和根本原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追求真相、尋求事物本質、深入研究問題等情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源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討源于茲。”意為要從這里尋求事物的根源。后來演變為成語討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討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為討,賓語為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討源,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2. 他經過多年的研究,終于討源明白了這個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討源”與“尋根問底”這個詞語進行聯系記憶。討源的意思就是要尋找事物的根源,追求事物的本質,類似于尋根問底這個詞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探源、尋根問底、追本溯源”等,來擴展對事物本質和起源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歷史書,因為可以討源了解古人的智慧。
2. 初中生:科學家通過實驗和觀察,不斷討源,揭示自然界的奧秘。
3. 高中生: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為往往需要通過深入討源才能完全理解。
4. 大學生:在研究領域,我們需要通過實驗和數據分析來討源,得出科學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