閫業(yè)
成語(Idiom):閫業(yè)(kǔn y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kǔn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守門的人在門外,不得進入內(nèi)室。比喻不能插手或干涉他人的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閫,古代守門的地方;業(yè),指事務、職業(yè)。成語“閫業(yè)”原指守門的人在門外,不能進入內(nèi)室,后來引申為不能插手或干涉他人的事務。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在某些事務中應該保持適當?shù)木嚯x,不要越界干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勸告他人不要過多干涉或插手他人的事務,以及提醒自己不要越界干涉他人的事情。比如在工作環(huán)境中,當別人在處理自己的事務時,可以使用“閫業(yè)”來表示不要過多干涉或干擾。也可以用于家庭、朋友之間的相處,提醒彼此保持適當?shù)木嚯x。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閫業(yè)”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孔子世家》。相傳孔子的弟子顏回曾經(jīng)問孔子:“弟子愿得一言而可以行之。”孔子回答說:“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意思是說君子在天下之間,不適宜也不越界,要遵守道義。后來,“無適也,無莫也”被解釋為“閫業(yè)”,成為一個獨立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閫業(yè)”,沒有其他修飾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領(lǐng)導者,我們應該懂得閫業(yè),不要過多干涉下屬的工作。
2. 我們是朋友,但也要保持一定的閫業(yè),不要過多干涉彼此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閫業(yè)”拆分為“閫”和“業(yè)”,“閫”讀作“kǔn”(與“困”音近),可以想象門口有人被困在門外,不能進入內(nèi)室,而“業(yè)”讀作“yè”(與“夜”音近),可以想象夜晚的時候,門口的人不能進入內(nèi)室。通過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閫業(yè)”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等,以豐富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保持閫業(yè),不要在課堂上插手別人的事情。
2. 初中生:我們在班級中要互相尊重,保持閫業(yè),不要過多干涉彼此的事務。
3. 高中生:同學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閫業(yè),不要過于干涉對方的個人選擇和決定。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職責,保持閫業(yè),不要越界干涉他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