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例
成語(Idiom):盜例
發音(Pronunciation):dào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抄襲、模仿他人的作品或創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盜例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盜指抄襲、模仿,例指事例、范例。盜例一詞原本是指以抄襲他人的作品或創意為名,從中獲得利益的行為。后來,這個成語也常用來形容某人模仿他人的行為、言語或風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盜例一詞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抄襲他人的作品或創意。它可以用于文學、藝術、科學等領域,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了盜例一詞的故事起源。據說,戰國時期的秦國宰相李斯曾經把別人的文章抄來,然后以自己的名義發表。一位名叫龐涓的人看到后,就寫信給李斯,稱他為盜例。李斯非常憤怒,但無法反駁。從此以后,盜例一詞就成為了指責他人抄襲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盜例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順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設計完全是盜例,毫無創意可言。
2. 這個作家的新書被指責為盜例,因為其中有很多抄襲他人的段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盜例的發音“dào lì”與“盜書立法”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在盜竊別人的書籍,并立法將這種行為合法化,這樣可以幫助記憶盜例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盜例相關的成語,如“盜名欺世”、“剽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畫畫方式和我一模一樣,簡直是盜例!
初中生:這個學生的作文跟我之前寫的一篇一樣,簡直是盜例。
高中生:他的演講風格明顯是盜例,完全沒有自己的風格。
大學生:這篇論文明顯是盜例,從頭到尾都是抄襲別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