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諫
成語(Idiom):鎖諫(suǒ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suǒ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禁止或阻止人們直言勸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鎖諫是由“鎖”和“諫”兩個詞組成的。鎖,指禁止或阻止;諫,指直言勸諫。鎖諫的意思就是禁止或阻止人們直言勸諫的行為。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某些權貴或者高層領導不容許別人對他們提出批評或建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鎖諫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些權勢者不容許別人提出批評或建議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描述政治、官場、企業或團體中的一些現象,也可以用來描述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例如,某些領導者不容許下屬對他們的決策提出異議,這就是鎖諫的體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司馬相如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曾經聽說司馬相如寫了一篇《上書諫逐客書》,非常生氣。于是,他派人將司馬相如的書鎖在了宮中,不讓他的上書傳出去。這個故事中的“鎖諫”就是指禁止人們諫言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鎖諫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領導總是鎖諫,不容許員工提出任何意見。
2. 在這個國家,人們常常遇到鎖諫的情況,不敢對權勢者提出批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勸諫的人,但被一個巨大的鎖鎖住了嘴巴,無法發出聲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鎖諫事件,如司馬相如的《上書諫逐客書》、岳飛的《滿江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總是鎖諫,不讓我們提問。
初中生:學校領導鎖諫,不容許學生對學校的規定提出意見。
高中生:政府官員常常鎖諫,不容許民眾對政府的政策提出質疑。
大學生:企業的高層領導鎖諫,不容許員工對公司的決策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