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揄
成語(Idiom):挑三揀四(tiāo sān jiǎn sì)
發音(Pronunciation):tiāo sān jiǎn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挑剔、挑剔的樣子,對事物要求過高,不滿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挑三揀四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對事物要求過高,對細節挑剔,不容易滿足。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挑剔、苛求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人的挑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挑三揀四這個成語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合,如描述一個人對食物、服裝、住所、工作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從而表達對其挑剔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齊物論》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宣王曾向莊子請教“齊物”的道理。莊子說:“齊物者,其心皆齊也,其情皆得也。是故虎不食人,人猶虎也。”齊宣王聽后不解,莊子解釋說:“人不喜歡虎吃人,是因為人的心里有善惡之分,人的情感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人不會隨意傷害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挑三揀四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挑”和“揀”都有“選擇”的意思,表示對細節的苛求和挑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作品總是挑三揀四,很難滿足。
2. 這個顧客是個挑三揀四的人,很難滿足他的要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挑三揀四”與“對細節要求過高”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堆東西面前,不停地挑選和揀選,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還可以學習與挑三揀四相關的成語,如“挑剔”、“挑毛病”等,進一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總是挑三揀四地給我準備早餐,我都吃不完。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文總是挑三揀四,從來不給滿分。
3. 高中生:這個考官對我的答案挑三揀四,好像就是不喜歡我。
4. 大學生:老板對員工的工作總是挑三揀四,很難滿足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