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燭
成語(Idiom):猛燭 (měng zhú)
發音(Pronunciation):měng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火勢旺盛,燃燒得非常旺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猛燭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猛指猛烈、強烈,燭指蠟燭。猛燭形容火勢猛烈,燃燒得非常旺盛,比喻行動或事物的力度、程度非常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猛燭常用來形容火勢旺盛,也可以用來形容行動或力度非常大、強烈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火災、熱鬧的場面、激烈的戰斗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猛燭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楊震在討伐黃巾起義軍的戰斗中,遇到了一個叛軍將領,他身手敏捷,勇猛無比,楊震無法一擊制勝。楊震便用一根蠟燭來比喻這個將領的勇猛,說他就像一支猛燭,燃燒得非常旺盛。從此,猛燭成為形容勇猛、強大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火災發生時,整個建筑物像一支猛燭一樣燃燒起來。
2. 他的力氣非常大,每次舉重都像一支猛燭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猛燭”與火勢旺盛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支蠟燭燃燒得非常旺盛,火苗高高跳動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火有關的成語,如火燒眉毛、火上澆油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爸爸做了一頓燒烤,火勢特別猛燭,烤得我們都流口水。
2. 初中生:這次考試我要發奮努力,像一支猛燭一樣,爭取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這個項目的競爭非常激烈,我們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點燃一支猛燭,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