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惕
成語(Idiom):驚惕(jīng tì)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t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驚慌、警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驚惕是指因受到突然的刺激或警示而感到驚慌和警覺的狀態。它強調人們應該保持警覺,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或意外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驚惕多用于形容人們在面臨危險、困難或緊急情況時保持警覺和警惕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心理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集體或組織的應對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人之驚惕,無乃大乎?”意思是說,人們的驚慌和警覺是不是太過分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驚惕是一種對可能發生的危險保持警覺的態度,具有積極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驚惕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形容詞“驚”表示驚慌,動詞“惕”表示警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黑暗中聽到了奇怪的聲音,立刻驚惕起來。
2. 警察經過專業訓練,時刻保持著驚惕的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驚惕”:
1. 想象自己突然被嚇到,感到驚慌和警覺的狀態。
2. 與類似含義的詞語進行對比,如“驚訝”表示驚奇,而“驚惕”則表示驚慌和警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驚惕”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驚弓之鳥”、“警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到窗外傳來的聲音,突然驚惕起來。
2. 初中生:在野外露營時,我們要時刻保持驚惕,以防野獸的襲擊。
3. 高中生:面對繁重的學業壓力,我必須保持驚惕,不讓自己放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