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披
基本解釋
劈擊,打散。《后漢書·董卓傳》:“爭赴舡者,不可禁制, 董承 以戈擊披之,斷手指於舟中者可掬。”
成語(Idiom):擊披
發音(Pronunciation):jī p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揭露真相、揭開面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披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動詞“擊”和動詞“披”組成。擊指打擊、攻擊,披指揭開、展示。擊披意為揭露真相,揭開事物的表面,使其暴露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披常用于指揭發事物的真相,揭露隱藏的事實??梢杂糜谛稳菝襟w報道揭露社會問題,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們揭露他人的丑行或秘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九年》記載了一個擊披的故事。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名叫子罕的人,他被授予了一個秘密的任務,要去揭發晉國內部的叛逆者。子罕成功地揭露了叛逆者的陰謀,使晉國免于內亂。后來,人們用“擊披”這個成語來形容揭發真相、揭露秘密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記者勇敢地擊披了那個政治丑聞。
2. 他的調查報道擊披了這個公司內部的腐敗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擊披的發音與“機皮”進行聯想,想象一個機器人用力撕開自己的外皮,從而揭露出內部的真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擊披相關的成語,如擊壤、披沙揀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勇敢擊披自己的錯誤,才能進步。
2. 初中生:電視臺播放的紀錄片擊披了那個城市的環境問題。
3. 高中生:他的文章擊披了社會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
4. 大學生:我們應該用知識去擊披謠言,宣傳真相。
5. 成年人:作為公民,我們有責任擊披腐敗現象,維護社會的公正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