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
基本解釋
(1).亦作“ 白茆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過》:“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孔穎達(dá) 疏:“潔白之茅。”《詩·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注:“白茅,一種草,潔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類。”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錫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參 《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詩:“長風(fēng)吹白茆,野火燒枯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shù)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jié)細(xì)實(shí),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jié),味甘,俗呼絲茅,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2).茶名。 宋 楊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產(chǎn),六經(jīng)載之詳矣。獨(dú)異美之名未備…… 北苑 曰葉布絶品,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英文翻譯
1.{植} cogongrass (俗稱 “茅草”)
成語(Idiom):白茅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ái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白茅是指茅草的顏色白色,比喻人品純潔或清白無辜。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茅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農(nóng)村生活,茅草是一種生長在田地中的植物,茅草的顏色通常是黃色的,但白茅則是指顏色純白的茅草。白茅成語比喻一個人的品德高尚,清白無辜,沒有任何污點(diǎn)或過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茅成語通常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無私奉獻(xiàn),舉止端正,不受任何不良誘惑的人。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特定事件中表現(xiàn)得非常清白無辜,毫不涉及任何不正當(dāng)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白茅成語的故事并沒有具體的傳說或故事起源,它更多地是通過人們對茅草的觀察和比喻而來的。茅草是農(nóng)村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因其顏色和形狀獨(dú)特,所以被用來比喻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茅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白”和“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白茅之身,從未做過任何不正當(dāng)?shù)氖虑椤?/p>
2. 她的品德高尚,真可謂白茅無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茅草的顏色是黃色的,而白茅則是白色的,來記憶白茅成語的含義。黃色的茅草可能有污點(diǎn)或不完美,而白色的茅草則是純潔無瑕的。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品德和行為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清白無辜”、“高尚品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xué)生:我要像白茅一樣,永遠(yuǎn)保持純潔的心靈。
2. 小學(xué)生:老師說要做一個有品德的人,就像白茅一樣,不做壞事。
3. 初中生:在這個復(fù)雜的社會中,我們要像白茅一樣,堅守自己的原則。
4. 高中生:只有保持白茅之身,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xiàn)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