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櫛
基本解釋
(1).不束發。櫛,古代男子束發用的梳篦。《禮記·曲禮上》:“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 陳澔 集說:“不櫛,不為飾也。” 唐 岑參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蘿舊齋》詩:“池上臥煩暑,不櫛復不巾。”
(2).“ 不櫛進士 ”的省稱。 徐嘉 《論詩絕句》之四:“家有 左芬 夸不櫛,棲鴉流水 阿男 詩。”
(3).謂落發為僧。 宋 蘇舜欽 《贈釋秘演》詩:“傷哉不櫛被佛縛,不爾烜赫為名卿。”
成語(Idiom):不櫛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加梳理。形容不整潔或不修邊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櫛是由“不”和“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櫛,即梳子,用來梳理頭發。不櫛指的是不梳理頭發,形容人的儀表不整潔或不修邊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櫛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儀表不整潔或不修邊幅的狀態。可以用于批評或調侃某人的不修邊幅,也可以用于自嘲或幽默地形容自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不櫛”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下》中,其中有一篇叫做《葬禮》的文章,描述了古代葬禮的一些儀式。文章中提到:“喪事有不櫛者,有不齊衰者。”這里的“不櫛”指的是家屬在喪事期間不梳理頭發。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人的不整潔或不修邊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櫛”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為“不 + 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不愛打扮,總是不櫛的樣子。
2. 她今天出門的時候頭發散亂,看起來真是不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櫛”與不修邊幅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頭發散亂、衣衫不整的樣子,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儀表、修邊幅相關的成語,如“衣冠不整”、“面黃肌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學的時候總是不櫛的,老師常常批評他。
2. 初中生:他長得很高,但總是不櫛的樣子,有點可惜。
3. 高中生:他不櫛的形象讓他在班級里失去了一些機會。
4. 大學生:大學生要注意儀表,不能總是不櫛的樣子。
5. 成年人:職場中,保持整潔的儀表很重要,不櫛會給人留下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