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衙家
基本解釋
(1).大模大樣,傲慢。 元 無名氏 《來生債》第一折:“若有個舊賓朋一徑的將他來投奔,他可自三衙家不出那正堂門。”
(2).猶言慢騰騰,懶洋洋。 元 王伯成 《貶夜郎》第三折:“嬌的不肯離懷,嬾慵挪步,怕見獨立,三衙家繞定著親娘扒背。”
成語(Idiom):三衙家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yá ji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同時擔任三個職位或承擔三個重要的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衙家源自明代,"三衙"指的是明代官制中的三個重要職位,即知府、提學、通判。"家"表示一個人。成語意為一個人同時擔任三個職位,也可以指一個人承擔三個重要的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承擔多個重要職責或責任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力出眾、多才多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衙家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在明代的官制中,知府、提學、通判是三個非常重要的職位,擔任這三個職位的官員被稱為三衙家。這三個職位分別負責行政、教育和司法等重要事務,因此被視為重任。后來,三衙家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承擔多個重要職責或責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三衙”和“家”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僅是公司的總經理,還是學校的校長,真是一個三衙家。
2. 她既是一位母親,又是一位職業(yè)女性,可以說是一個三衙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衙家”這個成語拆分成兩個部分,"三衙"和"家",并且了解其來源和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同時擔任三個重要職位,形象地描述一個人承擔多個重要職責或責任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明代官制的知識,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言九鼎”、“一身是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媽媽既是一位老師,又是一位家庭主婦,她真是一個三衙家。
初中生:我妹妹不僅是一名學生,還是一名運動員,她是一個三衙家。
高中生:我爸爸既是一位公司的總經理,又是一位公益組織的志愿者,他是一個三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