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
基本解釋
(1).指儒者中從事撰述的人。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者為世儒。” 明 李贄 《賈誼》:“ 班氏 文儒耳,只宜依 司馬氏 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論也。” 王闿運 《郭新楷傳》:“自 乾 嘉 以來,文儒分古今之學。”
(2).指講求禮樂教化的儒生。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干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周書·賀拔勝傳》:“乃招引文儒,討論義理。” 清 方苞 《讀<周官>》:“假如 戰國 秦 漢 之人能偽作,則《冬官》之缺,后之文儒有能補之者乎?”
(3).文士。 唐 李白 《自廣平乘醉走馬書懷》詩:“ 趙 俗愛長劍,文儒少逢迎。” 章炳麟 《辨<詩>》:“由 商 周 以訖六代,其民自貴,感物以形於聲,餘怒未渫,雖文儒弱婦,皆能自致。”
成語(Idiom):文儒(wén rú)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r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學修養高深、學識淵博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儒一詞中的“文”指的是文學、文化,而“儒”指的是儒家學派。文儒形容那些對文學有深厚造詣,學識淵博的人。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贊美文化修養高深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文儒來形容那些在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有很高造詣的人,如學者、教授、作家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儒一詞最早出現在《李儒貞白皮書》中。李儒貞是唐代文人,他的白皮書被認為是文學上的杰作。后來,文儒一詞逐漸成為形容文學修養高深的人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文儒,對古代文學研究有很深的造詣。
2. 這位作家是當代文壇的一位杰出文儒,他的作品廣受贊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字和“儒”字分別與“文學”和“儒家學派”聯系起來記憶。同時,可以嘗試用例句來加深對該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了解文儒,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學派的思想和相關的文學作品。同時,也可以了解其他形容學識淵博、文化修養高深的成語,如文武雙全、文質彬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是一位真正的文儒,她經常給我講各種有趣的故事。
2. 初中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文儒,他不僅教我們知識,還教我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3. 高中生:這位作家是當代文壇的一位杰出文儒,他的作品對我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