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憤
成語(Idiom):感憤
發音(Pronunciation):gǎn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感到憤怒和悲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感憤是指對不公、不義、不道德的事情感到憤怒和悲傷的情緒。它強調對不正義行為的感受和憤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感憤常用于描述對社會不公平現象、欺騙行為或不道德行為的強烈憤怒和悲傷。它可以用來表達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不公正待遇的憤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感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甫的《秋夕》詩中:“感憤故人意,懷舊故鄉情?!倍鸥υ谶@首詩中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思念,同時也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不平等的憤慨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感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感”是動詞,表示感受;“憤”是形容詞,表示憤怒和悲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社會不公平現象感憤不已。
2. 她對那些欺騙行為感到非常憤怒和悲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感憤”與“感受憤怒”進行聯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感憤”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義憤填膺”、“忿忿不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那只被虐待的小狗,我感憤不已。
2. 初中生:聽到老師對那個無辜同學的指責,我感到非常憤怒和悲傷。
3. 高中生:在新聞中看到那些腐敗官員的行為,我感憤不已,對社會失去了信心。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親眼目睹了一些不公平待遇,我感到憤怒和無力。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感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