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剛
成語(Idiom):清剛
發(fā)音(Pronunciation):qīng g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質剛正、清廉,不易受到誘惑或腐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清剛一詞由“清”和“剛”兩個字組成。“清”表示純潔、明亮,指人的品質高尚、廉潔;“剛”表示堅強、剛直,指人的性格堅定、不易動搖。清剛形容一個人的品行堅正,不受外界的影響或腐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清剛一詞常用于形容正直、廉潔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清正廉潔的風氣或環(huán)境。在社會中,清剛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品質,常被用來表揚和推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清剛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劉敬叔與孫通的故事。劉敬叔是趙國的一位官員,他清正廉潔,不受賄賂。孫通是齊國的一位大臣,他欣賞劉敬叔的品質,稱贊他為“清剛之士”。這個故事表達了對剛正廉潔的人的贊揚和推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清剛的品質,從不接受一分錢的賄賂。
2.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是清剛之士,不會為了私利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清剛”與“清晨的陽光”聯(lián)想在一起,陽光明亮純凈,代表著清正的品質,而陽光的剛烈也象征著堅持不易動搖的性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例如“廉潔奉公”、“剛正不阿”等,深入了解正直、廉潔的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清剛的人,不要偷別人的東西。
2. 初中生(13-15歲):作為學生干部,我要以清剛的形象示范給同學們看。
3. 高中生(16-18歲):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清剛品質,不受誘惑的影響。
4. 大學生及以上: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以清剛的姿態(tài)面對誘惑,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