籯赍橐負
成語(Idiom):籯赍橐負 (lí jī tuó fù)
發音(Pronunciation):lí jī tuó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背負太多的東西,負擔過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籯赍,古代用來背負貨物的竹簍;橐負,古代用來背負行李的包袱。籯赍橐負形容負擔過重,承擔了過多的責任或負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承擔了過多的工作、責任或壓力,無法應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李密傳》有記載:“李密乃嘗言于帝前曰:‘臣聞有趙平原者,以數十萬眾攻城,赍橐負以膏腴之物,以破城堅?!边@個故事中,趙平原用了很多籃子和包袱裝滿了膏腴之物,形容了他的負擔過重,所以后來就有了“籯赍橐負”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的固定搭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賺錢,每天工作到深夜,已經籯赍橐負了。
2. 她一個人要照顧三個孩子,工作又忙,真是籯赍橐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籯赍橐負”拆分成兩個部分,分別記憶?;k赍可以聯想到籃子,表示負擔重;橐負可以聯想到包袱,表示背負。通過聯想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負擔、責任相關的成語,如“負荊請罪”、“擔荷作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每天上學、做作業、參加興趣班,感覺自己像是籯赍橐負。
2. 初中生(13-15歲):我要參加各種課外活動,還要準備升學考試,真是籯赍橐負。
3. 高中生(16-18歲):高中生活壓力很大,學習、社團活動、升學壓力,感覺自己背負了太多,像是籯赍橐負。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大學生要兼顧學習、社團活動和實習,很容易籯赍橐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