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韜光滅跡
發音(Pronunciation):tāo guāng miè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才能,不張揚自己;也可以指隱藏行蹤,不暴露自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韜光滅跡源自《史記·魏公子列傳》中的故事。魏國有位智勇雙全的魏公子,他才華過人,但為了保護自己,他選擇隱藏才能,不張揚自己,以免引起嫉妒和敵意。因此,韜光滅跡就成為了形容隱藏才能、不暴露自己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韜光滅跡常用于形容有才能但不愿意張揚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隱藏行蹤、不暴露自己的行為。例如,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有很高的才能,但卻不愿意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努力,就可以說他韜光滅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韜光滅跡的故事源自中國歷史上魏國的魏公子,他以智勇雙全而聞名,但為了保護自己,他選擇隱藏才能,不暴露自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韜光滅跡由三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韜(隱藏),光(光彩,才能),滅(消失,隱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直韜光滅跡,不愿意炫耀自己。
2. 這位藝術家一直韜光滅跡,很少參加展覽,但他的作品卻備受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韜光滅跡”。想象一個人站在光線昏暗的地方,臉上帶著微笑,但卻故意隱藏自己的才能和身份,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隱藏、保護自己相關的成語,如“閉門造車”、“藏龍臥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朋友小明一直韜光滅跡,但他的成績卻很好。
2. 初中生:有些學生為了避免被同學嘲笑,選擇韜光滅跡,不敢展示自己的特長。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韜光滅跡,保護自己的利益。
4. 大學生:在職場中,有時候我們需要韜光滅跡,不要張揚自己的能力,以免引起嫉妒和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