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覺
成語(Idiom):警覺
發(fā)音(Pronunciation):jǐng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警惕、警覺、警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警覺是指保持警惕、警戒心,時刻保持警覺,防止可能發(fā)生的危險或錯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警覺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未知或危險情況時,保持警惕并及時做出反應。這個成語常用于警示人們要時刻保持警覺,不掉以輕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成公二年》中有一則故事。公元前654年,齊國和晉國發(fā)生了一場戰(zhàn)爭,晉軍偷襲了齊軍,但齊軍的將領警覺異常,及時發(fā)現(xiàn)敵軍的陰謀,成功擊退了晉軍。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面對敵人的時候,要時刻保持警覺,以免被敵人趁虛而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警覺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表示人們要保持警惕的狀態(tài)。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我們要時刻保持警覺,以免發(fā)生意外。
2. 警覺的眼睛能夠發(fā)現(xiàn)不容忽視的細節(ji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警覺”聯(lián)想為一個人站在高處,俯視著周圍的環(huán)境,時刻保持警惕的狀態(tài)。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新聞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警覺的應用場景和實際案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路上看到一只狗,感覺它有點不對勁,所以我保持警覺,沒有靠近它。
初中生:在網(wǎng)絡上,我們要警覺網(wǎng)絡安全問題,不隨便泄露個人信息。
高中生:在考試中,我們要警覺老師的監(jiān)考,不能作弊。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我們要警覺騙子的伎倆,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