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肅
基本解釋
干練而慎重。《三國志·蜀志·董允傳》:“ 祗 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干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
成語(Idiom):干肅(gān sù)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嚴肅莊重,不茍言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肅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干意為嚴肅,肅意為莊重。表示人的言行舉止莊重嚴肅,不輕浮不隨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肅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儀態和態度,尤其是在正式場合或重要場合中。例如在會議、座談會、演講等場合,要求人們保持干肅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嚴肅的氛圍或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肅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哀公十五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哀公去世,其子莊公繼位,大夫們為了表示對新君的尊重和莊重,不敢在城門口打鬧嬉笑,而是干肅地等待莊公的出現。從此,干肅成為了形容莊重嚴肅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肅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干”和“肅”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莊重的儀式上,大家都保持著干肅的態度。
2. 領導來了,請大家保持干肅,不要隨便說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干燥”和“肅靜”這兩個詞聯想記憶。干燥表示沒有水分,肅靜表示沒有聲音。干肅可以理解為人的言行舉止像干燥的環境一樣沒有水分,莊重嚴肅的狀態像肅靜一樣沒有聲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干肅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莊重”、“嚴肅”、“莊重肅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升旗儀式上,同學們都表現得很干肅,沒有說話和鬧騰。
2. 初中生:老師嚴厲地說:“同學們,考試是嚴肅的事情,你們要保持干肅的態度!”
3. 高中生:學生會主席在演講比賽中展現出了干肅的氣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