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ì dà jiē kōng ㄙㄧˋ ㄉㄚˋ ㄐㄧㄝ ㄎㄨㄙ四大皆空
◎ 四大皆空 sìdà-jiēkōng
[all space-directions are void] 佛教術語,指世上一切都是空虛的
詞語解釋
sì dà jiē kōng ㄙㄧˋ ㄉㄚˋ ㄐㄧㄝ ㄎㄨㄙ四大皆空
佛教稱地、水、火、風為四大,認為所有物質都由四大構成,而四大又從空而生,因此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虛的。舊時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紅塵。 明 徐復祚 《一文錢》第三出:“貧僧四大皆空,五藴非有。只這身子,還不是貧僧的?!?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我一個人到城外尼姑庵一進。帶發修行,四大皆空。”亦作“ 四大空 ”。 宋 蘇軾 《答子由頌》:“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盡圓融?!?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四大皆空
成語(Idiom):四大皆空(sì dà jiē kōng)
發音(Pronunciation):sì dà jiē k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個大類別都是空無一物,指事物空無一物或者人物無能為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大指的是佛教中的四個大類別,即色(物質)、受(感受)、想(思維)和行(行為)。皆空即指這四個類別都是空無一物,沒有實際存在。四大皆空表示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意味著一切都是虛幻的,沒有永恒的實體存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佛教文化、哲學討論和修養提升的場合,用來表達對世界的超越和對現實的洞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大皆空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出現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此經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它強調了一切事物的虛幻和無常性。四大皆空即是其中表達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大(Four Categories)+ 皆(All)+ 空(Empty)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績一直很差,四大皆空,沒有任何進步。
2. 在佛教中,修行的目標就是要超越四大皆空的境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笏膫€大類別都是空的,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中的其他概念和哲學思想,深入理解四大皆空的含義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做了很多作業,但是都是四大皆空,老師批評了我。
- 初中生:他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但是他的數學成績太差,四大皆空,實現夢想的機會很小。
- 高中生:考試前我復習了很多知識,但是考試結果還是不理想,感覺一切都是四大皆空。
- 大學生:在學習佛教哲學的過程中,我逐漸理解了四大皆空的深刻含義,對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