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ān cóng sì dé ㄙㄢ ㄘㄨㄙˊ ㄙㄧˋ ㄉㄜˊ三從四德(三從四德)
◎ 三從四德 sāncóng-sìdé
[the three obediences obey her father before marriage, her husband when married, and her sons in widowhood and the four virtues (morality,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t work)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spiritual fetters of 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imposed 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古代中國婦女應有的品德。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工)
詞語解釋
sān cóng sì dé ㄙㄢ ㄘㄨㄙˊ ㄙㄧˋ ㄉㄜˊ三從四德(三從四德)
泛指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敦煌曲子詞·鳳歸云》:“訓習禮儀足,三從四德,針指分明。”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那堪媳婦 潤蓮 ,三從四德為先。”《紅樓夢》第四七回:“我聽見你替你老爺説媒來了,你倒也三從四德的。只是這賢慧也太過了!” 聞一多 《婦女解放問題》:“從歷史上看 中國 的女性,就是奴性的同義詞,三從四德是奴性的內容。”參見“ 三從 ”、“ 四德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三從四德
成語(Idiom):三從四德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cóng sì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對女性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其中,“三從”指的是婦女應該從一生中的三個階段分別服從父親、丈夫和兒子;“四德”則是指婦女應該具備的四種美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和婦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對女性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根據這一理念,婦女應該在不同的生活階段中服從不同的男性,分別是父親、丈夫和兒子。同時,婦女應該具備婦德(品德高尚)、婦言(言辭恭敬)、婦容(容貌端莊)和婦功(勤勞善良)這四種美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從四德在中國古代被廣泛應用于教育女性和規范婦女行為的場景中。它強調了女性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注重婦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并強調了女性對男性的尊重和服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從四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這一觀念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由儒家學者孔子提出。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婦女的地位相對較低,被認為是男性的附屬物。三從四德的提出旨在規范婦女的行為,并強調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從四德是由“三從”和“四德”兩個部分組成的,其中“三從”表示婦女在不同生活階段中的服從對象,而“四德”則指婦女應該具備的四種美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一直遵守著三從四德的規范,充分展現了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
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三從四德被視為婦女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
3. 她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展現了婦德、婦言、婦容和婦功這四種美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三從四德這個成語,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部分記憶。首先記住“三從”,表示婦女在不同生活階段中的服從對象。然后記住“四德”,表示婦女應該具備的四種美德。通過將成語分成兩個部分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其含義和結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和女性地位有更多的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經典著作,如《論語》和《大學》。這些經典著作中包含了豐富的關于儒家思想和社會倫理的內容,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三從四德的背景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總是告訴我要遵守三從四德的規范,尊敬爸爸和爺爺奶奶。
2. 初中生:學校里的老師教育我們要學會尊重和服從,這也是三從四德的一部分。
3. 高中生:在傳統文化中,三從四德被視為婦女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但現代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也在逐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