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勒
成語(Idiom):纂勒
發(fā)音(Pronunciation):zuǎn l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強加于人的統(tǒng)治、壓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纂勒一詞由兩個字組成,纂和勒。纂指編輯、編纂的意思,勒指束縛、壓迫的意思。結(jié)合在一起,纂勒表示強加于人的統(tǒng)治、壓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統(tǒng)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壓迫,或者形容人被強行控制、束縛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昭公曾經(jīng)任命了一個名叫纂伯的大臣擔任重要職務,纂伯以殘暴的手段統(tǒng)治百姓,壓迫百姓的生活。后來,昭公認識到了纂伯的殘暴行為,將他免職,以此為戒,人們便用“纂勒”來形容統(tǒng)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壓迫。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纂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jié)構(gòu)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一直以來都對人民進行纂勒,人民生活十分艱苦。
2. 在那個時代,人們遭受著纂勒的壓迫,沒有言論自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纂勒的發(fā)音“zuǎn lè”與“暫勒”進行聯(lián)想,暫勒表示暫時束縛的意思,通過對比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纂勒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纂勒這個成語的起源和使用場景之后,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統(tǒng)治、壓迫相關的成語,如“威逼利誘”、“宰相肚里能撐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太多了,感覺像是纂勒一樣,沒有自由。
2. 初中生:歷史課上學到了春秋時期的統(tǒng)治者對人民的纂勒,感到很震驚。
3. 高中生:在獨裁政權(quán)下,人民一直受到纂勒的壓迫,渴望自由和平等。
4. 大學生:在學習中,我們不能讓自己被纂勒束縛,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