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險
基本解釋
◎ 出險 chūxiǎn
(1) [get out of danger;escape from disaster]∶脫離險境
幾經周折,終于出險,平安返回
(2) [be in danger;have an accident;be threatened]∶出現險情
大堤長久浸泡,很容易出險,千萬不能疏忽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脫險) be or get out of danger
2.(發生危險) be in danger; be threatened
詳細解釋
(1).猶涉險。身臨險境。《管子·形勢解》:“緣高出險,蝚蝯之所長,而人之所短也。”
(2).謂施用對方無法捉摸的方法或策略。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壯節公》:“今相國以臺司重臣,不能出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會,撻辱士卒,終將何物歸報天子?”
(3).脫離險境。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二:“ 孫先生 自從在公使館出險以后,就在 歐洲 各國考察政治風俗。”
(4).發生危險。如:河堤出險了。
成語(Idiom):出險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x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遇到危險或困難時脫離險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險是指在遇到危險或困難時能夠成功脫離險境,安全無恙。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面臨危險時能夠及時逃離,避免受到傷害或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險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在面臨困境時能夠勇敢應對,及時解決問題,從而避免進一步的損失。可以用來形容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成功應對困難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漁民生活。據說,有一次有一艘漁船在海上遇到了暴風雨,船只被巨浪掀翻,漁民們都陷入了危險之中。然而,其中一個漁民卻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技巧和勇氣,成功地逃離了險境,最終平安返回岸邊。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描述人們在危險時能夠脫離險境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出”表示從某個地方離開或脫離,第二個字“險”表示危險或困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火災中出險了,但幸好沒有受傷。
2. 這個項目本來遇到了很多困難,但經過大家的努力,最終成功出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出險”與“脫離險境”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在面臨危險時能夠及時逃離,安全無恙,就像是成功出險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出險相關的成語,如“入險”、“險中求生”等。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困境、危險相關的成語,拓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在游泳池險些溺水,但我成功出險了。
2. 初中生:考試時我發現自己忘記了一些知識點,但通過臨時復習,我還是成功出險了。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努力學習,成功出險,考上了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