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喪
基本解釋
尸體失落。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縣長 趙祉 遣 泥和 拜檄謁 巴郡 太守。以十月乘船,於城湍墮水死,尸喪不得。”
(1).尸體;遺體。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臣從 太原王 來朝陛下,何忽今日枉致無理?臣欲還 晉陽 ,不忍空去,愿得 太原王 尸喪,生死無恨。”
(2).主持喪事。 唐 黃滔 《祭先外舅》:“孀妻捧奠,出女尸喪,嗣男而杳杳江嶺,鄙子而明明肺腸。”
成語(Idiom):尸喪(shī sàng)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s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亡或者非常悲傷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尸喪是由“尸”和“喪”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尸指的是尸體,喪指的是失去或喪失。這個成語形容人死亡或者極度悲傷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憂傷、哀傷或者心情沉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尸喪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悲傷或者失望,可以用在以下場景中:
1. 形容一個人因為失去親人而非常悲傷的樣子。
2. 形容一個人因為遭遇到重大打擊或者失敗而心情沉重的樣子。
3. 形容一個人因為失去了重要的事物而感到非常失落的樣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尸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據說,戰國時期,燕國有一位名叫荊軻的謀士,他為了刺殺秦王而踏上了危險的旅程。在行刺的過程中,荊軻經歷了許多艱辛和危險,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當他的同伴發現他的尸體時,都非常悲傷和失望,因此形成了“尸喪”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到自己的家人去世后,整個人都像尸喪一樣,無精打采的。
2. 失去了工作的他一直沉浸在尸喪的情緒中,無法走出來。
3. 她聽到朋友的壞消息后,整個人都變得尸喪般的悲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尸喪這個成語,例如可以將尸喪聯想成一個人面對著尸體,表情悲傷和失望的樣子。通過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悲傷、失望相關的成語,例如“傷心欲絕”、“淚如雨下”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聽到小貓被車撞死的消息后,整個人都像尸喪一樣,眼淚不停地流。
2. 初中生:考試失敗后,他整天都像尸喪一樣,沒有了以前的活力。
3. 高中生:聽到自己被大學拒絕的消息,她整個人都變得尸喪般的悲傷,不敢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