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憤世忌俗
發音(Pronunciation):fèn shì jì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厭惡世俗的虛偽、庸俗、浮躁等現象,懷有不滿和反感的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憤世忌俗是一個形容詞性的詞語,由“憤世”和“忌俗”兩個詞組成。憤世指對現實社會不滿和失望,忌俗指對世俗的虛偽、庸俗的行為和價值觀持有厭惡和拒絕的態度。憤世忌俗的人常常對世界和人們的行為抱有懷疑和批判的態度,追求真實、純粹、高尚的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憤世忌俗常用于形容個人或群體拒絕追隨時尚潮流、對虛偽現象抱有不滿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追求真實、批判世俗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對社會現象持有懷疑和不滿態度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不滿世俗的浮華和虛偽而選擇隱居山林。這個故事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不滿和對自然和真實生活的向往,成為了“憤世忌俗”這個成語的源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憤世忌俗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形容詞性成語,可用于形容人的心態和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憤世忌俗的態度,不愿意參與虛偽的社交活動。
2. 她的作品充滿了對世俗的批判和憤世忌俗的情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憤世忌俗”與對虛偽和庸俗的厭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關聯。也可以將其與《莊子·逍遙游》中的故事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世態炎涼”、“超然物外”等,了解更多關于人與社會關系、價值觀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些假裝很好的人,我覺得他們很憤世忌俗。
2. 初中生:我喜歡看一些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因為它們讓我更加憤世忌俗。
3. 高中生:我覺得現在的社會太浮躁了,我希望能保持一顆憤世忌俗的心態。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學到了很多對社會現象持有批判和懷疑態度的知識,讓我更加憤世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