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部
成語(Idiom):作部(zuò bù)
發音(Pronunciation):zuò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創作文學作品時,要用心、用功,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作部一詞源自《莊子·逍遙游》:“鼓琴阮咸,引以為度,聽者心駭。彼竟何傷哉?眾人皆以為能,而我獨以為非。丘卜子好作部,好彈琴,好歌,好句。人皆以為能,而我獨以為非。”其中,“作部”指的是創作文學作品時,要用心、用功,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創作文學作品時的認真和用心,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學習或工作中的努力和付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描述了一位名叫阮咸的琴師,他彈奏的琴聲讓人心駭,并被認為是非常出色的琴藝。然而,莊子卻對他的琴藝持有不同看法,認為他只是用了很多技巧和花招,而沒有真正用心去琢磨琴音的精髓。因此,莊子提出了“作部”的概念,強調創作文學作品時需要用心、用功,才能達到真正的高水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作部是一個動賓短語,其中“作”是動詞,意為“創作”;“部”是名詞,意為“文學作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寫小說時總是作部,每個角色都塑造得非常生動。
2. 這位畫家一直在作部,他的作品越來越精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創作文學作品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記憶,比如想象自己正在認真創作一部小說或繪畫作品,用心用功地完成每一個細節,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創作文學作品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文思泉涌”、“筆耕墨耘”、“紙上談兵”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寫故事,每次都要作部,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2. 初中生:為了參加作文比賽,我每天都要作部,不斷改進我的文章。
3. 高中生:我對文學非常感興趣,所以我經常作部,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名作家。
4. 大學生:在創作論文時,我會作部,深入研究和歸納我的實驗數據。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一直努力作部,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