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贓賄狼藉
發音(Pronunciation):zāng huì láng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貪污腐敗,貪贓枉法,社會秩序混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贓賄狼藉指的是官員貪污受賄,違法亂紀,使得社會秩序混亂不堪的情況。這個成語中的“贓賄”表示貪污受賄的行為,而“狼藉”則表示混亂不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貪污腐敗嚴重的社會現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官員貪污受賄、社會秩序混亂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貪官污吏,或者警示人們遠離貪污腐敗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一段記載:“世有贓賄者,多所不勝,而狼藉亂政之士,不可以不疾也。”這句話中的“贓賄狼藉”被后人引用并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詞組成,具體結構為“贓賄”+“狼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的官員貪污受賄,使得社會秩序完全走向了贓賄狼藉的狀態。
2. 他的腐敗行為導致了整個政府機構的贓賄狼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贓賄狼藉”理解為貪污腐敗的官員像狼一樣肆意破壞社會秩序,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貪贓枉法”、“腐敗無能”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堅決反對贓賄狼藉的行為,努力維護社會的正義。
2. 初中生:政府應該加大打擊貪污受賄行為,不能讓社會陷入贓賄狼藉的狀態。
3. 高中生:贓賄狼藉的現象嚴重損害了國家形象和人民的利益,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建設廉潔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