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
基本解釋
(1).一類;同一類。 晉 葛洪 《抱樸子·窮達》:“或問一流之才而或窮或達,其故何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劉尹 道 桓公 鬢如反蝟皮,眉如紫石棱,自是 孫仲謀 、 司馬宣王 一流人。”《紅樓夢》第五八回:“ 藕官 因方纔護庇之情,心中感激,知他是自己一流人物。”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他倆一面吃,一面湊在一塊兒,嘁嘁喳喳的說了半天。他兩個本是一流子,一說就合轍。”
(2).第一等。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接識》:“故一流之人能識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識二流之美。”
(3).一個流派。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jié):“農(nóng)而可列於九流也,則如 孫 吳 之兵, 計然 白圭 之商, 扁鵲 之醫(yī),亦不可不為一流。”
(4). 王莽 時銀幣的一種單位。《漢書·食貨志下》:“ 朱提 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
英文翻譯
1.(第一等) first-rate; classic
成語(Idiom):一流(yī li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l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某個領(lǐng)域或方面具有極高水平或出類拔萃的品質(zh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在某個領(lǐng)域或方面達到了最高水平,屬于最好、最優(yōu)秀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才、技術(shù)、成就等在某個領(lǐng)域具有極高水平或出類拔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比較晚,最早見于清代顧炎武的《日知錄·繼知錄》:“大抵天下事,莫能一流。”后來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的產(chǎn)品質(zhì)量一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
2. 他在音樂領(lǐng)域的造詣非常高,可以說是一流的音樂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流”理解為“第一流”,即排在第一的水平。可以通過與其他評級詞語如“二流”、“三流”進行對比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的評價詞語,如“頂尖”、“卓越”等,以擴展對高水平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哥哥的畫畫技術(shù)真是一流,每次參加比賽都能拿獎。
2. 初中生:我夢想成為一流的籃球運動員,代表國家參加比賽。
3. 高中生:這本書的內(nèi)容真是一流,讀起來非常有啟發(fā)性。
4. 大學生:我們學校的計算機專業(yè)真是一流,畢業(yè)后就業(yè)率很高。
5. 成年人:這家餐廳的服務一流,菜品也很美味,值得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