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被甲執兵 (bèi jiǎ zhí bīng)
發音(Pronunciation):bèi jiǎ zhí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敵人所俘虜,被迫為敵人做兵器的人。也用來形容被人欺壓、控制,毫無自由的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被甲執兵”源自古代戰爭時期,當一個國家被敵方所攻打并占領時,敵方會將俘虜的士兵迫使著穿上敵人的盔甲,拿起敵人的兵器,為敵人作戰。這個成語的意義逐漸擴展到被人控制,失去自由的境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被人欺壓、控制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被迫做某件事情,沒有自主權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戰國時期的楚國。楚國的國君楚莊王常年與齊國作戰,最終被齊國所滅,楚莊王被迫穿上齊國的盔甲,拿起齊國的兵器,成為齊國的“被甲執兵”。這個故事成為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被甲+執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竟然被甲執兵,一點自由都沒有。
2. 這個國家一直被甲執兵,民眾生活在恐懼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被甲執兵”這個成語與一個被敵人控制的士兵形象聯系在一起,形象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士兵被迫穿上敵人的盔甲和拿起敵人的兵器,表示他完全失去了自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戰爭、控制、自由等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例如“強弩之末”、“束手無策”、“自由自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不喜歡被甲執兵,我要自由自在地玩耍。
初中生:他在學校里被甲執兵,被迫參加了學校的軍事訓練。
高中生:這個國家長時間被甲執兵,人民生活在恐懼和壓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