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雕剌
成語(Idiom):胡雕剌(hú diāo là)
發音(Pronunciation):hú diāo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語空洞,無實質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胡雕剌源自明代小說《水滸傳》,形容言辭空洞,無實質內容,只是一些虛假的、沒有根據的說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批評某人說話空洞無物、沒有實際意義,或者形容某篇文章或演講內容空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胡雕剌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水滸傳》中,是作者施耐庵用來形容梁山好漢晁蓋的言辭空洞,沒有實質內容的說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胡雕剌是由“胡”、“雕”、“剌”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胡”是指胡言亂語,雕剌是指虛假言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發言完全是胡雕剌,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2. 這篇文章充斥著胡雕剌的言辭,毫無說服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胡雕剌”聯想為一個人在胡言亂語的同時,手里拿著一個雕刻的刀子,形象地表示言辭虛假空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水滸傳》中的其他成語和故事,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和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答案就像胡雕剌一樣,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太胡雕剌了,我們一點也聽不懂。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用了很多胡雕剌的辭藻,卻沒有真正表達出作者的思想。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完全是胡雕剌,沒有一點實質性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