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仗馬
基本解釋
(1).作儀仗的馬隊。
(2).喻官員之尸位者。《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 杜進 再上書言政事,斥為 下邽 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后雖欲不鳴,得乎?’”
成語(Idiom):立仗馬 (lì zhàng mǎ)
發音(Pronunciation):lì zhàng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立即上馬,準備出發。形容行動迅速,迅猛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仗馬原指立刻上馬,準備出發打仗。后來泛指行動迅速,迅猛有力,不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行動迅速、果斷,不拖泥帶水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行動,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的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在戰爭中,士兵們需要隨時準備上馬出發打仗,所以“立仗馬”成為了一個常用的口頭禪。后來,這個詞語就被引申為行動迅速、果斷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立”、“仗”和“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說火災發生后,立仗馬趕到現場,全力救人。
2.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立仗馬,果斷解決問題。
3. 這個團隊的行動迅速,每個人都能立仗馬,不拖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立仗馬”與“立即上馬”聯系起來,聯想到行動迅速的意思。可以通過想象士兵立即上馬準備出發打仗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行動迅速、果斷相關的成語,如“迅猛如火”、“雷厲風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布置作業后,我立仗馬地回家開始寫。
2. 初中生(13-15歲):比賽開始的時候,我們隊員立仗馬地跑向球場。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結束后,我立仗馬地去參加社團活動。
4. 大學生(19-22歲):聽說有實習機會,我立仗馬地準備簡歷和面試。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