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帶
成語(Idiom):散帶(sàn dài)
發音(Pronunciation):sàn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的行為舉止懶散,不守紀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散帶這個成語中的“散”指的是松散、不整齊,而“帶”則代表著腰帶。散帶形容人們的行為懶散,不守紀律,不遵守規定的樣子。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不守紀律、不按規定行事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散帶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的人們不守紀律、不遵守規定的行為。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員工工作不認真、不按時完成任務,或學生上課不專心、不遵守紀律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散帶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場。古代官員們常常佩戴腰帶,這個腰帶是他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官員們要嚴格遵守各種規章制度,不得有任何懈怠和懶散的行為。因此,官員們佩戴腰帶時必須系得整齊,不能松散。如果一個官員的腰帶散了,就意味著他不守紀律、不遵守規定,會被視為不稱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散帶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態度很散帶,總是拖延任務。
2. 這個學生上課時散帶,經常不專心聽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散帶這個成語與佩戴腰帶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腰帶散開,代表他的行為懶散、不守紀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散帶相關的成語,例如散漫、松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書包總是散帶著,書都掉出來了。
2. 初中生:班級紀律不嚴,很多同學散帶上課。
3. 高中生:考試前幾天大家都開始散帶作業,沒有好好復習。
4. 大學生:有些學生上課散帶,老師都不愿意點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