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猻王
成語(Idiom):猢猻王(hú sūn wáng)
發音(Pronunciation):hú sūn w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本性難以改變,比喻人的品質或習性難以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猢猻是一種猴子,王表示統治者。猢猻王比喻人的本性或習性難以改變,表示一個人的行為或性格特點非常固定,無法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那些性格固執、頑固不化的人,或者形容那些習慣難以改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外物》:“猢猻以袖取鼠,鼠尚未知其能也。鼠曰:‘吾聞汝乃能以袖取鼠,吾欲以袖取糟糠。’猢猻曰:‘爾不見乎吾取鼠乎?’鼠曰:‘夫鼠之所以知猢猻能以袖取鼠者,以吾類也。’故舉世之人莫不以其類類之,而以天下為己小也。”故事中的猢猻代表人類,鼠代表其他動物,猢猻以袖取鼠表現出了自己的本性,鼠因此認為猢猻能夠以袖取糟糠。猢猻王的含義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狀語+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猢猻王,一點也不肯改變自己的習性。
2. 這個人的性格非常固執,真是個猢猻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猢猻這個形象,想象猴子在樹上玩耍的樣子,表示固執的習性難以改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鐵杵磨成針”、“積毀銷骨”等,了解更多有關人性和習性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猢猻王,上課總是玩手機不聽老師講課。
2. 初中生:我哥哥是個猢猻王,一天到晚都在玩游戲,不肯學習。
3. 高中生:她是個猢猻王,對別人的意見從不聽取,一意孤行。
4. 大學生:這個人太猢猻王了,從來不肯改變自己的觀點,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