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kāi mén qī jiàn shì ㄎㄞ ㄇㄣˊ ㄑㄧ ㄐㄧㄢˋ ㄕㄧˋ開門七件事(開門七件事)
指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常需用之物。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二折:“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天雨花》第二九回:“晚來説與親生子,我們典當已無存,明日開門七件事,并無一件在家門。” 續范亭 《散步棲霞谷》詩:“開門七件事,至少五毛洋。米價日日漲,刻刻在恐慌。”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開門七件事
成語(Idiom):開門七件事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mén qī jiàn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開門辦事的七個步驟或程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門七件事是一個用來形容辦事有條不紊、按照一定步驟進行的成語。它指的是做事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包括開門、請人、引見、出示名片、交換名片、問候、而后才能正式開始辦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門七件事常用于形容在工作、會議、商務等場合中,按照一定的步驟和規矩進行辦事。也可用于提醒他人在處理事務時要有條不紊、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門七件事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開門七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官員主持公務時,按照一定的步驟和程序進行辦事,最終成功解決了問題。這個故事成為了開門七件事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開門”和“七件事”兩部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在開展新項目之前,要先按照開門七件事的步驟進行準備。
2. 在商務談判中,我們要牢記開門七件事,以確保工作順利進行。
3. 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按照開門七件事的程序,非常有條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每個步驟與數字聯想起來,如“開門”對應數字1,可以想象門打開的樣子;“請人”對應數字2,可以想象一對人在互相請示;以此類推,通過數字聯想來記憶每個步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商務談判、會議禮儀相關的成語和用語,以提升在商務場合的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班級里主持會議時,按照開門七件事的步驟進行,大家都覺得我很有組織能力。
2. 中學生(13-18歲):在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時,我按照開門七件事的程序進行發言,給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大學生(19-22歲):在實習期間,我在公司會議上遵循開門七件事的規矩,展現出了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