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格
成語(Idiom):旁格
發音(Pronunciation):páng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旁邊站著,沒有發言權或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旁格原指在官員面前站立,沒有發言權和地位。后來泛指在旁邊站著,沒有參與決策或發言的權利。旁格有時也表示被排斥在外或被忽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個場合中沒有發言權或地位,或者被排斥在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團體或組織中沒有被重視或被忽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旁格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中的《僖公二十四年》。當時,齊國的公子夏朝在晉國做客,但是他沒有被邀請參加重要的會議,只能站在一旁。后來,人們用“旁格”來形容在旁邊站著,沒有發言權或地位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旁格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旁”修飾名詞“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只是一個旁格,沒有發言權。
2. 在這個團隊中,她一直是一個旁格,沒有被重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旁格”與“旁觀”進行類比,兩者都含有“旁邊”的意思。同時,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重要會議上,卻只能站在一旁,沒有發言權和地位,這樣可以加深對“旁格”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格”字的成語,如“正經”、“格物”等,了解其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里只是一個旁格,老師從來不讓我當班長。
2. 初中生:他在球隊里一直是一個旁格,從來沒有被選為隊長。
3. 高中生:她在學校的學生會里只是一個旁格,沒有被重視。
4. 大學生:在這個社團中,我一直是一個旁格,沒有得到機會參與重要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