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基本解釋
(1).有紋理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后漢書·宦者傳·張讓》:“ 讓 忠 等説帝令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室。發 太原 、 河東 、 狄道 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宮闕制度》:“正殿四面,朱懸瑣窗,文石甃地。” 郭沫若 《南京印象》四:“正中一個小圓桌,陳著一盆 雨花臺 的文石。”
(2).文石陛的省稱。 唐 權德輿 《奉和李給事省中書因呈許陳二閣老》:“分曹列侍登文石,促膝閑謡接羽觴。” 宋 范成大 《送汪圣錫侍郎帥福唐》詩:“如公未可違文石,稽古何妨欠碧油。”參見“ 文石陛 ”。
(3).宮室名。《文選·左思<魏都賦>》:“於后則椒 鶴 文石 ,永巷壺術, 楸梓 木蘭 。” 張載 注:“ 聽政殿 后有 鳴鶴堂 、 楸梓坊 、 木蘭坊 、 文石室 ,后宮所止也。”
(4).瑪瑙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馬腦》。
(5).一種香料。 宋 曾慥 《類說》引《香譜·文石》:“ 卞山 在 湖州 ,山下有無價香,有老母拾得一文石,光彩可玩,偶墜火中,異香聞於遠近,收而寳之,每投火中,異香如初。”
英文翻譯
1.aragonite
成語(Idiom):文石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籍和文獻,也可指碑文和銘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石一詞源于古代的書石和碑石,是指保存著文字的石頭或石碑。它代表了文化和知識的積累,是人們學習和傳承智慧的重要載體。文石也可以指代碑文和銘文,它們是為了紀念英雄和偉人而刻在石頭上的文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石常用于描述書籍、文獻和碑文。它可以用來表達對知識和文化的尊重和推崇,也可以用來形容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價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石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珣傳》中,原文是:“王珣性儒,其所藏文石,凡數千卷。”這個故事描述了王珣是一個學問淵博的人,他收藏了大量的書籍和文獻,因此被稱為“文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文石”,沒有固定的搭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房里擺滿了各種文石,真是一個學問淵博的人。
2. 這座古碑上刻著許多古代文石,記錄了歷史的變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文石”。可以想象一個巨大的石頭上刻滿了文字,象征著豐富的知識和文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的書石和碑石的制作和保存方式,以及文石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有很多漂亮插圖的文石。
2. 初中生:我喜歡閱讀歷史書籍,因為它們是了解過去的重要文石。
3. 高中生:這座古代碑文是我們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石。
4. 大學生:我的導師給我推薦了一些經典的文獻,它們是學術研究的重要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