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監
基本解釋
(1). 唐 代奉皇帝命在外監軍的宦官。 唐 許渾 《聞邊將劉皋無辜受戮》詩:“外監多假帝王尊,威脅偏裨勢不存。”
(2). 宋 代都水監的別稱。掌管河流堤堰疏鑿浚治事務。《宋史·職官志五》:“都水監,舊隸三司, 嘉祐 三年始專置監以領之,置局於 澶州 ,號曰外監。”
清 代監獄分內監、外監。外監拘囚軍流以下輕罪的犯人。參閱《清會典·刑部四·尚書侍郎職掌四》。
成語(Idiom):外監(wài jiān)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j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國監視,外人監管或監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監是一個由“外”和“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外指的是外國或外部的,監指的是監視、監管或監察。外監的基本含義是指外國監視、外人監管或監察。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外國的監視或外部的監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監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外國或外部的監視或監管,可以用于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受到外國的監視或監管,或者一個組織受到外部的監視或監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外監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的含義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曾多次受到外國的侵略和監視,因此外監這個成語的含義也體現了中國歷史上的一種現實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外”表示外國或外部的,而“監”表示監視、監管或監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一直處于外監之下,無法獨立發展。
2. 他的行為受到外監,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外國監視”或“外部監管”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國家或組織被外國或外部的人監視或監管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例如“內監”(nèi jiān),意為國內監視或國內監管;“外患”(wài huàn),意為外來的危險或困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外監是一個有關外國監視的成語。
2. 初中生(14歲):這個國家經歷了很多年的外監,終于取得了獨立和發展。
3. 高中生(17歲):我們應該警惕外監,保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
4. 大學生(20歲):外監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安全具有重要影響,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