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駡
基本解釋
猶言自找挨罵。《筆生花》第二回:“呀,姑娘好端端啼哭做甚?恐被人看見,又要討駡。”《筆生花》第七回:“ 采芹 道:‘方才因見公子吃得沉醉,若插嘴時又好討駡了。’”
成語(Idiom):討駡 (tǎo luò)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l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爭吵、爭論、互相責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討”意為爭取、追求,“駡”意為責罵、辱罵。合起來,討駡表示爭吵、爭論、互相責罵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駡常用于描述人們之間發生爭吵、爭論的情況,特別是指互相責罵的情況。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在家庭、學校、工作場所或社交場合中,當人們之間發生口角、爭執或爭議時,可以使用討駡來形容這種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駡最早出自《莊子·德充符》:“討駡之人,聞駡而喜,聞譽而怒。夫討駡之人,駡之而不駡,譽之而不譽,且聞己之駡與人之駡相似也。”這段話意思是說,有些人喜歡被責罵,而不喜歡被贊美。這里的“討駡”指的是主動讓別人責罵自己,以達到某種目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討駡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討”是動詞,意為爭取,追求;“駡”是名詞,意為責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因為意見不合,開始討駡起來了。
2. 他們兩個經常討駡,但是過后又和好如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討駡的技巧可以是聯想法。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爭吵,互相責罵的場景,將這個畫面與討駡這個成語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成語故事書籍,以增加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同學之間發生了爭吵,我們開始討駡了。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兩個同學因為意見不合,開始討駡起來了。
3. 高中生:他們之間的爭執越來越激烈,最后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討駡。
4. 大學生:在辯論比賽中,選手們會互相討駡,以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辯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