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南征北討
發音(Pronunciation):nán zhēng běi t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南方征戰北方,北方征戰南方。形容軍隊頻繁出征,征戰四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南征北討是一個表示軍隊頻繁出征,征戰四方的成語。南征指的是征戰南方,即南方的敵人;北討指的是征戰北方,即北方的敵人。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軍隊頻繁進行戰爭,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南征北討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軍隊頻繁出征,征戰四方。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經常奔波勞累,四處奮斗,不斷追求自己的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南征北討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戰爭。在古代,中國的各個朝代經常進行南征北討的戰爭,以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這個成語是對這些歷史事件的概括和總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南征北討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南征”和“北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軍隊經常南征北討,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土。
2. 他是一個勇敢的戰士,經常南征北討,為國家的安全而奮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軍隊穿越南方和北方,不斷征戰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上的南征北討戰爭,了解更多相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是一位退伍軍人,他曾經參加過南征北討的戰爭。
2. 初中生: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中國古代的南征北討戰爭,了解了這個成語的含義。
3. 高中生:作為一名志愿者,我希望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不斷南征北討,解決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