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稅
基本解釋
官家所收賦稅。《詩·魏風·園有桃》“園有桃,其實之殽” 漢 鄭玄 箋:“ 魏 君薄公稅,省國用,不取於民。” 唐 劉長卿 《送青苗鄭判官歸江西》詩:“來問 周 公稅,歸輸 漢 俸錢。”《通典·食貨七》:“論曰:自 建中 初,天下編甿百三十萬,賴分命黜陟,重為案比,收入公稅,增倍而餘,遂令賦有常規,人知定制。”
成語(Idiom):公稅(gōng shuì)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s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共財政收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稅是指由政府向全體公民征收的稅款,用于維持國家運轉和提供公共服務。公稅包括各類稅種,如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稅一詞常用于經濟、財政等領域的討論中,用來描述政府從納稅人那里征收的稅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稅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耕社會。在古代,農民需要向地主或政府繳納一部分農田產出作為稅款,以維持社會秩序和國家的運轉。這種稅款被稱為公稅。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稅的形式和內容也逐漸演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共的、全體的意思,“稅”表示稅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需要依靠公稅來提供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
2. 這個國家的公稅制度相對較為完善,能夠有效收取和使用稅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公稅一詞。例如,可以想象一個巨大的公共財政箱子,里面裝滿了各種稅款,代表著公共財政收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不同國家的稅收制度,以及稅收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此外,還可以學習相關的經濟學和財政學知識,深入了解公共財政和稅收政策的運作原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政府需要公稅來建設學校和醫院。
初中生:公稅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
高中生:我們應該合理納稅,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