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扣盤捫燭
發音(Pronunciation):kòu pán mén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仔細觀察、尋找,形容人非常細心、認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扣盤捫燭是一個由三個動詞組成的成語。扣盤指的是細心觀察一個盤子,捫燭指的是用手觸摸蠟燭來尋找東西。這個成語形容人非常細心、認真地觀察、尋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在尋找某個東西時非常細心、認真。可以用于贊揚別人的細致觀察力和耐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梁時期的文學家蕭統的《梁官箴》,其中有一句話是:“扣盤捫燭,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句話形容了一個官員在處理事務時的細心和謹慎,后來被引申為形容人的行為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工作總是扣盤捫燭,從不馬虎。
2. 她在挑選禮物時總是扣盤捫燭,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
3. 這位畫家在創作時總是扣盤捫燭,追求完美的細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你正在尋找一個重要的東西,你仔細地觀察、摸索,扣盤捫燭。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細心、認真相關的成語,比如"一絲不茍"、"全神貫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前會扣盤捫燭地復習,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老師講解時我總是扣盤捫燭地聽,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識。
3. 高中生:寫作文時我會扣盤捫燭地思考,以確保表達清晰、準確。